【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类型
创新探索基金
▲项目名称
面向海气界面多元素通量分析的libs遥测方法研究
▲项目简介
气溶胶作为海气界面化学物质交换的“媒介”,对其进行原位高通量化学信息测量具有重要的科研及环境价值。针对海气界面气溶胶化学元素组分原位监测需求,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实时、原位探测的优势,开展气溶胶libs遥测、气溶胶libs高重频增强探测、复杂基体条件下多元素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形成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精度的海洋气溶胶libs原位探测方法,有望实现对海洋气溶胶多元素组分的全天候、连续、在线监测,为海洋环境与碳汇能力评估、海洋牧场智能监测、海洋灾害预报预警等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工作亮点
海洋光学创新团队在气溶胶激光探测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自主研制了偏振微脉冲激光雷达、扫描式大气气溶胶激光雷达及多波长偏振拉曼大气气溶胶激光雷达等,对大气气溶胶光学参数及颗粒物粒子形态、粒子谱分布等微物理参数进行了反演,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海气界面气溶胶剖面的走航观测。
本项目聚焦于海洋气溶胶化学元素组分的测量,以人工生成的液相及固相细颗粒物(0.1-2.5μm)作为切入,搭建了气溶胶libs实验平台,通过光散射、光辐射和光透射方法相结合,研究了激光脉冲重复频率、激光聚焦角度和探测距离等因素对气溶胶libs产生及演化过程的影响。
下一步,团队将重点研究气溶胶libs高重频增强探测方法与气溶胶特征光谱提取方法,突破海洋气溶胶libs选择性探测、原位定量定标等关键技术,争取在海气界面气溶胶化学组分原位测量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薛博洋,女,2020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理学博士,助理研究员,现就职于海仪所(海洋学院)海洋光学团队。围绕海洋光学与激光探测技术开展研究,核心研究方向:1)气溶胶libs原位探测技术;2)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机制。
目前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基于激光时空分布调控的海-气界面气溶胶libs增强方法研究”。基于前期研究相关成果,近5年以合作作者发表sci或ei收录论文10余篇,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曾获得第十一届国际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大会“最佳博士奖”、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个人工作感悟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岗位的科研工作者,今年有幸入选海仪所(海洋学院)创新探索基金,为本人科研工作的起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我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初到海仪所(海洋学院),就被所(院)自上而下创新创业的科研氛围所震撼。不同于本人求学时漫无目的的摸索,在这里,每一位老师都着力于研发“能用、好用、管用”海洋传感器和装备,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助力实现海洋仪器设备的国产化替代。经过一年来的交流和学习,本人的科研定位也发生了转变,并逐渐明确了将激光光谱技术应用于海洋气溶胶原位监测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本人将在所(院)和海洋光学团队的引领下,秉承“团结干事、担当有为、开拓创新”的海仪精神,脚踏实地、上下求索,争取早日干成、干好“海洋气溶胶libs原位分析”这件事。
【背景介绍】
为激发海仪所科研创新活力,加强科研项目培育与中青年科研骨干培养,根据所(院)“11511”人才发展规划,研究所于2020年开展了“海仪培养基金项目”和“海仪英才托举计划”两大人才培养项目。此举旨在打造人才培育成长金梯,拓宽符合科教融合新体制下的人才成长通道。
“海仪英才托举计划”即梯度培育“海仪优秀青年”、“海仪杰出青年”、“海仪中青年拔尖人才”、“海仪中青年领军人才”,构筑海仪英才培育体系,实现人才兴所(院)战略愿景。
“海仪培养基金”即资助和扶持研究所中青年科研骨干开展探索性科学研究及其它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研究项目,含“国家基金扶持项目”、“优秀硕士基金”、“创新探索基金”、“博士启动基金”等四类。
经过一年的培养,共培育海仪英才7人,即“海仪中青年拔尖人才”张颖颖,“海仪杰出青年”盖志刚、王章军、王波,“海仪优秀青年”曹璐、何传林、姜子可。海仪培养基金共培育项目11个,其中创新基金项目4个(项目负责人:郝宗睿、薛博洋、胡桐、张丽丽),硕士基金项目6个(项目负责人:陈超、周燕、曹琳、任万龙、巩小东、万晓正),博士基金项目1个(项目负责人:陈萍)。
海
洋
学
院
官
方
微
信
7开元游戏大厅app合集的版权所有: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地址:中国青岛苗岭路37号
电话:0532-58628520
icp备案号:鲁icp备2020037682号